运营不该只是投产比的调控者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,更应是品牌增长的驱动者。本文作者结合7年实战经验,分享如何通过“全域运营”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爆发式增长,为运营人提供一条跳出传统框架的升级路径。
来,咱们互相伤害…
这往往来源于这样的一个场景:企业以为找到了高手,应聘者以为找对了企业……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,懂的都懂!
我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,也经历过这样的故事,我深知彼此的痛苦,若“无算”,就不要互相伤害。
‘多算胜,少算不胜’,若‘算’不出胜算,当‘非利不动’——个人勿伤企业,企业亦需慎战少折腾。
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?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了,只是感觉历史即将又重演一遍,我决定戳穿它……
“珍妮诗”洗发水,你还记得吗?如果还记得,你应该是一个85或90后了,没错吧?
如果没有记错,用珍妮诗,还是读初中的时候,那时候到现在就留存着一个记忆——香。洗完头发后,那真是一个香!
想不到20多年后,我竟然来这家公司面试了,两轮面试后,有幸被选上,但是我却迟疑了……
可能有网友要说了,现在就业环境这么差,被选上都已经是万幸了,还迟疑个毛线,还在故作清高?
老铁,还真不是。因为当那边发来的信息后,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结果:那就是极大可能没有结果——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去着手。
“术”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,甚至可以让一家企业在两三个月能实现增长,但在当下的电商环境,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,并且不长久。那我为何要去“祸害”企业两三个月,然后拍屁股走人呢?
感性的表达完了,来点干货吧……
我借此机会,说一个我操盘一个新锐品牌的思路吧!
还记得互联网之前打品牌的三把斧吗?还是不要记得了,因为能全部用得上的企业寥寥无几,重点是现在基本已经失效了。
我问你一个问题:知道为什么要“春耕-夏种-秋收-冬藏”吗?自从有了人类历史记载开始,这个“经验”至少已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了,而且学会一直延续下去,生生不息….
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,这是大自然的规律,春天就是适合播种的,秋天就是适合收获的。要不你冬天播种一个试试?
一、运营支点
我想说什么呢?品牌的成长,也存在这样的一个规律,至少在当下的环境,就存在这样的一个“大自然规律”。请看下图:
品牌,首先需要从0到1立足;其次从1至10破局;然后从10至100破圈;接着就是“守家护国”;最后就是慢慢的萧条…..这几乎是万物的必然规律。
如果一个新品牌突然来了一个明星代言,大家就会很好奇,这是什么品牌?有一小部分人趋之若鹜,但当下信息如此透明,更多的人是:“这是什么品牌?”、“没听过”、“又来收智商税”……
所以打新锐品牌,大部分情况是急不了,需要步步为营,持久经营。
二、价值原点
万物皆有原点,否则就是无根之树,就像美团送过来的鲜花一样,很漂亮,但是活不了几天呀。
“品牌”之初=产品力
简单点来说就是你的产品解决了什么人的什么问题,再简单点就是别人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其它产品的理由。
用我的话来说就是:你产品的“独特价值”在哪里?这点太重要了,这是品牌的原点。我几乎可以断言:产品没有独特价值,品牌就立不住,站不久。
那如何来寻找产品的独特价值呢?
先说寻找独特价值的五个方向:
1.产业红利2.行业红利3.品类红利(创新品类)4.产品特性5.大牌平替
注意:这是寻找独特价值的方向,而不是方法。也就是说只要你朝着这五个方向去找,基本就错不了,至于寻找的方法就有多种多样。
就拿珍妮诗举例,它是洗护行业,产业红利,行业红利其实都已经没有了,大牌平替似乎是也没有的。那么剩下就只有“创新品类”和“产品特性”了。
如果选的是创新品类方向,那么可以往“头皮净化膏”、“头皮精华液”、“洗发泡泡贴”等等这些品类考虑。但是这对中小企业来说,风险指数太高了。
那么剩下来的,可能就是往“产品特性”的方向考虑,简单来说就是产品的功能性。
但是当下产品的功能性基本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场景:
去屑:海飞丝
男士去屑:清扬
柔顺:飘柔
修护滋养:潘婷
防脱发:霸王
香氛洗发:阿道夫
无硅油与天然成分:滋源
以上这几种功能/品牌,其实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需求或者说市场,这也是成熟品类的必然结果。
但是从前面分析来看,我们相对容易能找到独特价值的方向就是“产品特性”。
那怎么寻找呢?可以先通过电商平台搜索指数了解市场需求、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内容了解用户需求动向、可以加老客户进行在线访谈、可以向经销商/到一线访谈、还可以向市场投送调查问卷等等。
确定品牌的独特价值后,接下来就是进行升级,包括LOGO、Slogan、包装、电商详情等一系列的视角。
这是第一阶段首先要做的事情,是树之根本,否则后续做再多的主图优化、详情优化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,而且不长久。
三、从0到1
可能大家都很关注品牌如何从0至1,我先说一个最理想的情况:在有产品力的前提下,抓住平台红利,狠狠地卖货。
这也是当年我能从几百万做到了约5000万/年业绩的方向,因为我们有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,然后又抓住了拼多多的红利。
有时候,真的不是能力有多强,是因为我们踩中了时代的红利。不要以为坐着电梯上了100层楼是你身体素质有多棒。
你可能会说,这不是正确的废话吗?是个人都知道站在时代风口上猪都能飞起,问题是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红利?
此言差矣!
首先,时代的红利,是一浪接一浪的,甚至是多浪叠加
淘宝2003年上线,天猫2009年上线(当时叫淘宝商城),然后还有京东,接下来还有拼多多,还有得物、抖音、快手….哪一个平台没有巨大的流量红利。就算是当下,即时零售,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流量红利,但是你看到了吗?你相信了吗?不是流量红利不存在,是你视而不见。
然后,大红利里面隐藏着小红利,只要抓住,也足以让你财富百万
怎么来理解这一点?
2003年淘宝上线,2006年推出直通车,几分钱一个流量,你抓住了吗?2008年推出钻展,1000个曝光一块毛钱,你抓住了吗?2011年推出淘客联盟,敢走淘客都能迅速打爆一个产品,还有天天特价、淘抢购、聚划算等等呢?
抖音何尝不是如此?最初是最大的平台红利,接下来是直播红利,再接下来是视频带货,再接下来是商品卡,哪一个没有巨大的流量红利?
几乎所有平台的发展,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……大平台下的流量红利减少,但不断涌现更多的小红利赛道,你抓住了一个都能迅速暴富。
最后,在小红利里也隐藏着玩法红利
怎么理解?比如直播,一开始你开播会说话就有流量;接下来你会憋单也会有流量;再接下来,你会矩阵也会有流量……哪一个玩法没有流量?
那站在当下,珍妮诗这个品牌如何实现从0至1呢?如何做到1个亿呢?
第一,前提条件,确定产品的“独特价值”。第二,全新升级整套VI,奠定品牌年轻化基础;第三,确立一个大单品;第四,寻找一个流量红利(平台/平台下的小红利/玩法红利);
在当前情况下,抖音的“5+2直播模型”和“即时零售”是存在的、确定性的红利,但是结合公司情况,可能不具备5+2直播模型能力,而对于即时零售,对普通人或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前景还是很迷茫(但对于平台来说确定性的)。
在这里还有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向,就是积累复购用户,通过玩法不断扩大人群圈层,最终实现既定目标,这个就是私域运营。
但是无论如何,基于当前类目特性,这个是一定要去做的事,没有复购就没有未来。
第五,找到这样的一个“流量红利”,狠狠的卖货击穿单一圈层人群,并把用户加到微信端进行私域运营。
那么至于接下来的阶段就不多说了,也不是一千几百字能说清的,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小商家来说,能完成0至1的跨越才是当下的重点诉求。
四、私域运营
早在2021年底我就立过一个flag:传统电商运营人,如果不掌握“直复式营销”及基于微信生态运营,未来运营之路将会寸步难行。
跳出电商平台做运营,让产品一飞冲天
现在再回头看看是不是这样?在2020年之前,一个拉新成本可能是略亏,但好在有自然流量补充。现在一个拉新成本亏成什么样就不说了,就算是老客户在店里二次复购,只要你开了推广都要扣费,就问你服不服。
那怎么做私域运营呢?其实就是直复式营销里的5个环节:
第一:引流;
第二:培育;
第三:成交;
第四:复购;
第五:裂变。
引流
对于电商人来说,“引流”的流量从哪里来?毫无疑问,当下最容易的就是从你的电商平台里成交过的消费者里导入,这是最快捷也是最精准的。
那怎么导入?通过售后卡,不是好评领红包,也不是送礼那种,而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办法。不同类目,售后卡设计不同,大家可以参考usmile的引流方案,一定有参考价值。
添加微信,激活一年免费保修,这里几乎用到了零成本来添加客户的微信,而且价值也高,它被放在包装里面,与产品成为一个整体。
(这是usmile以前使用的方法,现在升级更新了什么方法,暂时不得而知)
培育
这个环节是最难的,难在认知、难在周期性、难在没有方向、难在急功近利…..
一加人就发广告,平时不说一句话,某天突然连发几条广告推销,请问你喜欢这样吗?你会买吗?
那怎么办?
做好培育的前提,在加粉的时候就要给用户打上精准化的标签数据,什么时候加的?男的还是女的?购买过什么产品?有没有互动过?说过多少次话?有什么潜在需求?……这一系列的标签数据,是做好培育及后面转化的重要前提条件。
下面,是我设计的“标签模型”,并且在以前企业微信应用的标签效果(面向B端的客户),可以供大家参考:
标签打好了之后,接下来怎么做呢?就要信任逐步推进,产品不同,周期性设置不同,一般可以分为第1,3,7,14,30天这样的周期来进行信任推进。
下面,是我以前设计的“信任推进模型”,由于很多方法已经过时,就不作详细展示,避免误导:
培育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要对用户进行分层管理,这个是批量式管理、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方法,特别是C端。
下面,是我设计的“分层管理模型”,面向B端的客户,供大家参考:
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做私域运营,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,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,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见到结果的商业模式,而不是招个人,加到微信,发广告就完事的。
由于私域运营体系的内容太多,无法在这里展现来说,留在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分享。
我顺便想补充一点是:我在2016年就开始加客户到微信,那时候方法很简单:“扫码领红包”,很短时间内就加到了3000多人到微信。但是那时候加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复购,而是为了S单,做电商的都懂。
回到珍妮诗这个品牌,沉淀了20多年,有一定的市场声量和用户基础,当前它最突出的价值是“持久留香”,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的,但是否是一个大众需求,还有待市场的洞察才能确定。
另外,珍妮诗今年请了钟嘉欣作为品牌代言人,在中山地区我已经看到了很多楼宇广告在播出。这一点我不知道是否能带来销量的增长,但是对地达人带货,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。
另外,公司是自建厂房,自研、自产、自销,并且有多年积累的线下渠道,是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“造血”能力的。
最后,我本人可能无能力操盘整个品牌,但愿看到的运营高手、品牌高手,咱们一起交流。
专栏作家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